撰文者:黃政達醫師
下巴決定了側臉的精緻度與視覺年齡!你的下巴比例標準嗎?
本文將解析常見的短縮、方形與屁股下巴成因,深入探討其對外觀、咬合與老化的影響。揭密如何利用大分子玻尿酸的強支撐力,
針對不同下巴類型進行客製化的結構式填充,不僅修飾臉型,更能達到視覺拉提效果,讓你美得有特色,保留個人專屬的幼態與優雅。
下半臉的耐看指標:下巴輪廓
在醫美診間,我常說:「上半臉決定了妳美不美,但下半臉決定了妳耐不耐看。」
很多來到診所求助的客人,第一眼往往只看到自己的雙下巴很明顯、嘴邊肉掉下來,或是覺得自己側面看起來嘴巴凸凸的,卻很少人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都指向同一個部位——「下巴」。
下巴雖小,卻是臉部輪廓的定海神針。
它承載了下顎線的收尾,影響著嘴唇的閉合狀態,甚至與頸部的視覺長度息息相關。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帶大家跳脫單純把下巴打尖的舊思維,深入聊聊不同類型的下巴——
包含短下巴、、方形下巴、屁股(蘋果)下巴,究竟該如何透過現代醫美技術來精修?
以及我們該如何自我判斷,自己的下巴是否符合黃金比例?
下巴標準的古典美學比例

最主觀的就是去觀察三庭比例,將臉長分為三等份:
髮際線到眉心(上庭)、眉心到鼻下點(中庭)、鼻下點到下巴尖端(下庭)。如果你的比例都是1:1:1那就會與標準的古典美學比例相符。
再來可以觀察臉部「E-line(美觀線)」。:
拿一支筆或食指,輕輕靠在你的鼻尖和下巴最突出的點。
在標準的側面輪廓中,你的嘴唇應該要剛好碰到這條線,或者是稍微往後退一點點。如果你發現手指壓在鼻尖和下巴時,嘴唇被重重地壓住,這通常代表下巴後縮,導致視覺上的假性暴牙。
現代幼態感下巴比例
而在現代更偏向幼態與精緻的審美中,下庭會再稍微短一點點(例如 1:1:0.8~0.9)
是可以被接受且顯得年輕的,但如果短於這個比例,就會顯得臉部重心過高,給人一種還沒發育完全或是壓抑的感覺。(如下方左圖術前的樣子)

幼態下巴的視覺效果與理想比例
上方案例呈現的是一個標準短下巴在經過填充後的驚人轉變:它不僅帶來了下巴的視覺拉長,更重要的是,為臉部整體輪廓增添了幼態感和輕微的提升感。
幼態下巴的關鍵特徵
幼態臉的下巴追求的是一種短巧而精緻的形態,而非短圓帶來的鈍重感。
判斷短下巴的黃金比例
從面部下庭的細節比例來看,理想狀態應遵循以下原則:
- 人中(鼻下至上唇)與下巴(下唇至下巴尖)的長度比例應為 1:2
如果您的下巴長度明顯不足人中長度的兩倍,甚至接近 1:1的比例,這就屬於典型的短下巴,往往需要透過微調來達到更和諧的幼態美。
再來,我們來談談三種最常見、也最需要被矯正的下巴類型,以及它們背後隱藏的生活習慣與老化危機。
下巴類型一:後縮型下巴
第一種,也是東方人最常見的:後縮型短下巴。


下巴後縮形成原因一:下顎骨發育不足
下巴後縮形成原因二:骨骼支撐力不足
這類型的下巴通常伴隨著下顎骨發育不足。 在外觀上,因為骨骼支撐不夠,
舌頭與口底的肌肉組織無處安放,容易往下堆積,所以這類人明明不胖,卻很容易有雙下巴。
在生活習慣上,短下巴的人為了要閉合嘴唇,下巴的肌肉(頦肌)需要長時間用力,
導致下巴皮膚表面出現像橘皮組織或核桃殼一樣的凹凸紋路。
長久下來,這種肌肉的緊繃會加速下顎骨的吸收,讓下巴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短,
臉型越來越圓,嘴邊肉下垂的速度也會比一般人快。
下巴後縮改善方法
針對這種短下巴,我們的策略絕對不是只有加長。 如果只是硬生生地往下加長,側面看起來還是縮進去的,會變成一個很奇怪的長條狀物體。
正確的玻尿酸施打策略,必須先做「前推」,也就是建立地基,把下巴的翹度做出來,改善E-line與嘴凸的問題,接著才是適度地「延伸」。 我們會選用支撐力極佳的大分子玻尿酸,深層注射在骨膜上,模擬骨骼的硬度,把緊繃的肌肉撐開,這樣不僅改善了臉型,連帶下巴肌肉放鬆後,那種核桃紋也會跟著消失。
下巴類型二:方形下巴(寬下巴)
第二種是讓許多女性困擾的:「方形下巴(寬下巴)」。

方型下巴寬下巴形成原因一:天生下顎骨較寬
方型下巴寬下巴形成原因二:咬肌肥大
方形下巴通常給人比較剛毅、陽剛的感覺。 如果是男生,這或許是優點;
但對於追求柔美輪廓的女生來說,過寬的下巴會讓臉型看起來比較大、比較笨重,甚至有點男相。
這類下巴的成因可能是天生下顎骨較寬,或者是咬肌肥大連帶影響視覺寬度。
這時候,玻尿酸的作用就在於如何創造出下巴的頂點
方型下巴寬下巴改善方法
我們不需要填補整個下巴,而是要集中火力在下巴的正中點,利用大分子玻尿酸堆疊出一個精緻的尖端(或者是圓潤的小U型)。
當中間的長度與立體度出來了,視覺焦點就會從兩側寬寬的下顎角轉移到中間,
臉型瞬間就會有收窄、變尖的效果,這就是利用光影與比例來欺騙視覺的藝術。
下巴類型三:蘋果下巴屁股下巴、美人溝

第三種則是比較特殊的:屁股下巴(又被稱為W型下巴、蘋果下巴、美人溝。
蘋果下巴特徵:
下巴中央有一道明顯的凹陷溝痕,使其外觀呈現「W」形狀。
蘋果下巴成因:
來自發育時期,下顎骨骼或肌肉在中央連接處不完全,造成該處有凹陷或纖維繫帶的拉扯。
這在西方文化中或許被視為性感的象徵(像是林青霞或裘德洛),但在東方審美觀裡,
很多女生會覺得中間那道溝痕讓臉看起來不夠平整,甚至覺得有點剛硬。
屁股下巴的成因是下巴左右兩塊骨頭或肌肉中間的連結處有凹陷或是纖維繫帶拉扯。
蘋果下巴改善方法
要改善這個問題,單純填補凹陷是不夠的,因為那裡的纖維組織很緊,如果只是打軟軟的材質,很容易被擠到旁邊去。
我們必須使用凝聚力強的大分子玻尿酸,配合針頭適度的剝離放鬆技術,將凹陷處的組織撐起來,填平那道溝痕。 填平之後,再順勢做一點點長度的延伸,就能將原本分開的W型轉化為圓潤飽滿的U型或V型,
讓臉部線條變得柔和許多。
筋膜提升搭配大分子玻尿酸下巴
但不論你是哪一種下巴,在進行玻尿酸修飾時,我都有一個核心的堅持:
必須使用大分子玻尿酸並配合拉提手法
為什麼我一直強調大分子? 因為下巴是動態區,我們講話、吃飯、大笑,下巴都在動。
小分子或凝膠型的玻尿酸雖然軟嫩自然,但在下巴這個強立支撐區,
它們很容易像土石流一樣慢慢變寬、變形。 只有顆粒較大、質地較硬的大分子玻尿酸,
才能像液態骨頭一樣,穩穩地待在深層,抵抗肌肉的壓力,維持住我們精雕出來的形狀。
而所謂的拉提手法,更是區分普通注射與高階美學的關鍵。
很多圓臉或臉部鬆弛的人擔心打下巴會讓臉變更長。
其實,正確的施打方式,是將玻尿酸鋪陳在下顎骨的特定錨點上。
筋膜提升打造下巴原理:
當我們把原本塌陷的軟組織撐起來時,皮膚的張力會改變,原本堆積在嘴角的肉(羊腮肉)會被往前往下巴的方向帶動、拉緊。
這就像搭帳篷時把主柱撐高,帳篷布面自然就繃緊平整了。
所以,打完下巴後,你會驚訝地發現,不只下巴變好看了,連下顎線都變得清晰,側臉的雙下巴線條也變得比較緊緻,這就是筋膜提升帶來的拉提效應。
延伸閱讀:什麼是無痕筋膜提升/無痕筋膜拉提?
無論是幼態下巴還是俐落下巴都要保留個人特色
此外,關於個人特色的保留,這是我在施打時非常在意的點。
現在流行所謂的幼態臉,特徵是下巴短翹圓潤,不顯老氣
如果你天生臉圓,我們不需要硬把你打成蛇精尖下巴,那樣會跟你原本的五官打架
我們可以用玻尿酸做出一個「圓中帶尖」的形狀,保留你原本的甜美感,但消除了下巴後縮帶來的笨重感。 而對於稜角分明的臉型,我們則可以順著骨骼走向,打造稍微俐落一點的線條,展現高級名模感
大分子玻尿酸的下巴抗老美學
最後,我想提醒關於老化這件事。 下顎骨是臉部骨骼中,隨著年齡增長流失、吸收最明顯的部位之一
很多人年輕時下巴很完美,但過了35歲、40歲,發現下巴怎麼變短了,嘴角紋(木偶紋)跑出來了。
這其實就是骨骼支撐流失的警訊。 這時候施打玻尿酸,不單單是為了愛美,更是一種抗老保養。 透過補充流失的體積,我們重建了年輕時的骨架支撐,減緩了下半臉軟組織崩塌的速度。
所以,別再誤以為打下巴只是為了變尖、變長。
這是關於比例、關於抗老、關於矯正咬合視覺效果的綜合治療,不需要每個人都變成標準的模版,
但我們可以透過一點點微調,修正那些讓你沒自信的短板
當下巴的比例對了,你會發現,整張臉的五官都像是歸位了一樣,變得協調、大氣。 不用大動干戈,
只要精準的評估與施打,大分子玻尿酸就能幫你找回遺失的輪廓線。